中國當代文學是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授課和培養的重要内容,為了鞏固當代文學系列課程的教學成果,加深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學生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理解,我院于2025年4月22日下午16點在肇慶校區16号樓311教室開展了主題為“‘隐’與中國當代文學——談汪曾祺小說的虛實之辨”的講座。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來自中山大學中文系的張均教授。出席本次講座的嘉賓有: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蔣家國教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姚新勇教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郭寶亮教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劉亞娟副教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桂華老師、輔導員蘇子金老師、菁才班班主任何澤宇老師、菁才班班主任張金龍老師、菁才班班主任米會老師、菁才班班主任孫嬌老師、菁才班班主任朱燦老師,以及23、24級漢語言文學菁才班學生。

講座伊始,蔣家國教授隆重介紹了主講人張均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學術成果,随後推介了中山大學這一文學研究聖地,并寄予同學們進駐中大求學的殷切厚望。最後,蔣家國教授向我們彙報了21屆菁才班的考研成績,并順勢激勵我們日後繼續深造,往更廣袤的天地進發。

張均教授的發言在蔣教授的緻辭後正式開始。張教授并沒有單刀直入主題,而是謙遜地将本次講座定義為交流學習,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并以《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為例,向我們說明文學有其現實依據的道理,這一理論正是張教授解讀汪曾祺作品的切入點。随後,張教授展示了本次講座的幾個闆塊:一、回望“汪家大少爺”(包括名士氣:“傲上而不忍下”以及家世、無分别心兩個議題);二、“隐”于“褪色的小城”(包括“物”之迷戀、切割策略和翻轉隐逸傳統三個議題);三、由“實”向“虛”(包括道德的超越與審美的超越兩個議題)。

張均教授的講授從汪曾祺的為人處事入手,他先将汪曾祺的為人用“名士氣”這一廣為流傳的聲名概括,但張教授認為名士氣尚無法準确評價汪曾祺個人,于是轉用“傲上而不忍下”言簡意赅地提煉出汪曾祺的性格——傲上指汪曾祺對于比他階層更高的權貴不屑一顧,以傲氣示人;不忍下則是指汪曾祺對于階層低于自己的普通人十分親近,經常與他們來往卻不顯得居高臨下。在講授過程中,張教授還用汪曾祺拒絕為市委書記寫字等鮮活的例子佐證觀點,并以“汪曾祺以才觀人,不以權勢觀人”總結了汪曾祺的為人之道。與現實生活相互呼應,汪曾祺對底層人物的“偏愛”在其創作中亦引人注目,如張教授提到的《異秉》裡賣熏燒(鹵味)的小販王二。
之後,張均教授介紹了汪曾祺的顯赫家世,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在故鄉高郵衣食無憂,這也間接透露出汪曾祺“傲上”的底氣從何而來,也說明他身上的文人風骨是耳濡目染的結果。關于汪曾祺“無分别心”這一觀點,張教授則是這樣解釋的:汪曾祺的“不忍下”除了他天性善良以外,還緣于他本身沒有明顯的分别心,即汪曾祺的等級觀念并不強烈。以此類推,張教授向我們道出了他的觀點——一個等級觀念強的人無法成為作家,因為他看不見地位比他更低者的靈魂。

“隐”于“褪色的小城”的涵義為何,張均教授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先比對了汪曾祺和他的老師沈從文的寫作對象:汪曾祺多鐘愛一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如高郵的鹹鴨蛋、令他百感交集的茨菇等,但沈從文的作品裡卻幾乎沒有對食物的描寫;張教授又以魯迅寫茴香豆時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例子,強調汪曾祺寫作的細碎化、瑣事化。“隐”意指“隐逸”,即隐藏與逃離,古代文人的隐逸文化寄托于山水之間,寄托于賞花棋藝之間,汪曾祺的寫作實際上重新塑造了一種“隐”,它既不避開現實,又着力展現一個超脫現實的處所。而這種超脫現實的空間,需要作家以“切割”來完成。切割策略本質上是一種有選擇地寫作,是将腦海中的景别作适當切割,以達到審美的高标準。張教授分享了去高郵實地考察的體驗,他發現這座城市并不如汪曾祺筆下那樣溫馨閑适,其實不過是平平無奇的蘇北小城,在張教授看來,汪老筆下的高郵之所以閃閃發光,也得益于切割策略的效果。
“翻轉”隐逸傳統是張教授對汪曾祺個人寫作理念的一個概括。張教授指出,汪曾祺平素喜愛賞花、聽雨、品茗等格調高雅的活動,并常化其入文,但汪曾祺的作品與古代隐逸文化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并不偏好書寫政治、戰争一類的大事件,而是更多着眼于人間百态、三教九流,在這個意義上,張教授認為汪曾祺身上存在的反隐逸意識。

像高郵這樣其貌不揚的小城,汪曾祺能把它塑造得溫馨而靜美,除了切割策略,還有兩點不容忽視,張教授将其總結為道德上的超越與審美上的超越。張教授借用汪曾祺的代表作《鑒賞家》和《歲寒三友》為例分析道德上的超越:前一部講述了畫家季匋民死後,他的伯樂葉三雖然生活拮據,但也拒絕高價出售他們曾經共同完成的畫作;後一部作品是在戰亂時期,得知好友陶虎臣瀕臨餓死時,靳彜甫變賣他的精神支柱——三塊田黃石章以求好友重獲新生。而審美的超越則是超脫現實的選材所緻,是作家披金揀沙後過濾出來的那些素材的最終呈現。譬如一個商販一般會思考今天掙得多少利潤,但汪曾祺的寫作摒棄了這些市儈的想法,轉而将書寫内容聚焦于富有美學色彩的平凡事件中。擯除那些庸俗的心理之後,人物的個性變得更為純粹,高郵小城也似乎蒙上一層模糊的濾鏡,汪曾祺的小說美學至此破土而出。

張均教授深入淺出、疏密有緻的演講不僅為我們揭開了汪曾祺文學世界中“隐”的美學密碼,更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文學巨匠如何捕捉平凡生活中隽永的詩意。汪曾祺那樣從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與獨具慧眼的觀察角度都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願我們都能像汪曾祺那樣,在喧嚣浮躁的世界裡恪守内心的甯靜、并堅守文學的純粹。随着講座尾聲漸至,全場聽衆在鏡頭前綻放出燦爛笑容,以光影定格這珍貴的精彩時刻。講座完畢後,熱烈的掌聲如潮水般湧起,經久不息,為這場精彩紛呈的知識盛宴畫上圓滿句點,餘韻悠長,令人回味無窮。

圖文|胡穎詩 馮涵
編輯|
初審|劉 果 黃婧妤
複審|邬文靜 劉曉君
終審|何錦浩 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