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學生對中國文學、曆史文化和國情的理解,将課堂所學與實地考察相結合,華商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黨委郭堪通副書記、黨委委員謝樹萍老師、團委書記王怡荻老師,以及古代文學專任教師蔣業勇老師、羅春菊老師,帶領學生團隊遠赴新疆,開啟研學之旅。此行旨在通過親身體驗,感受西域大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交融的曆史脈絡。

研學首日,師生們從廣州啟程,順利抵達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短暫的休整後,大家立即投入到對這座絲路重鎮的初步探索中,行程聚焦于最能體現當地曆史文化和生活氣息的區域:國際大巴紮、領館巷及和田二街。
在國際大巴紮:連接古今的商貿圖景
踏入規模宏大的國際大巴紮,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瞬間将大家帶入濃厚的異域氛圍中。來自各地的特色手工藝品、幹果、香料等應有盡有。置身其中,同學們很自然地聯想到古代絲綢之路上商旅輻辏的盛況。孫同學感觸頗深:“以前在課本上讀到‘無數鈴聲遙過碛,應馱白練到安西’,想象的是駝隊和沙漠。今天在這裡,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交易着各種貨物,那種跨越地域的商貿活力一下子具象化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在這裡變得非常直觀和生動。”

尋味領館巷:舌尖上的文化交融
離開喧嚣的大巴紮,師生們漫步至充滿煙火氣息的領館巷。這條老街雖因曆史淵源而得名,如今已成為彙聚新疆各地美食的文化長廊。烤馕的麥香與烤肉的孜然香氣在空氣中交織,維吾爾族師傅熟練地翻動着滋滋作響的羊肉串,哈薩克族大媽熱情地招呼客人品嘗手工酸奶。這條街就像新疆多元文化的縮影,有着最打動人的是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場景。每一道美食背後,都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智慧。唐代詩人岑參筆下“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的宴飲場景,與眼前的熱鬧何其相似。美食,始終是連接古今、溝通各族的最好媒介。

夜訪和田二街:體驗地道生活與文化
傍晚時分,師生們來到煙火氣十足的和田二街。這裡是品嘗地道新疆美食的絕佳去處,烤羊肉串、烤包子、手抓飯、手工酸奶等香氣四溢。大家圍坐一起,品嘗美食,感受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美食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蔡同學說:“嘗到剛出爐的烤包子,外酥裡嫩,味道特别香。王老師提到唐代就有類似的食物記載,一下子就把曆史和現實聯系起來了。通過飲食,能最直接地感受到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這種體驗很深刻。”

首日的烏魯木齊初探在充實中結束。從現代商貿中心到充滿曆史感的街區巷陌,再到充滿煙火氣的美食街,師生們通過親身的觀察、體驗和交流,初步觸摸到了新疆獨特的曆史文化肌理。書本上的文字、曆史事件和文學描寫,在真實的場景中獲得了新的維度和溫度。實地印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力,感受到了多民族文化的和諧交融,也體驗了濃郁的地方生活風情。這趟“詩卷随行”的旅程,其意義正逐漸顯現——在行走中閱讀大地,在體驗中深化認知。帶着首日的收獲與思考,師生們期待後續更深入的研學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