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環節:身體與快樂一起“開機”

“三碗胡辣湯!”“導演說,擡左腳!”課前的熱身環節,将課堂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在“聽數抱團”中學會瞬間凝聚,在“導演說”裡練就專注傾聽,看似簡單的遊戲,實則是“團結協作”的隐性課堂。當落單的小男孩被同伴笑着拉入隊伍時,陽光透過窗棂,在孩子們汗涔涔的臉上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這方小小的教室,早已埋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種子。

漢族投壺:當小不點邂逅“君子箭”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争也君子。”孩子們手持刻字箭矢,先識投壺禮儀,再試投壺之技。小朋友在相互出謀劃策、加油鼓勁的氛圍中,讀懂了“義”字的分量。當箭矢終入壺中,大家為投中者歡呼,投壺的樂趣裡盡顯出“和衷共濟”的民族精神。
頂碗競走:步履間體悟“沉穩之韻”

孩子們頭頂着盆,巧用方法,全神貫注地盡全力将盆平穩地運送到指定地點。團隊靈活接力、比賽反超成為這項賽程的焦點,大家在競争中感受朝鮮傳統文化魅力,随着最後一棒的成功,教室響起的掌聲中藏着對“沉穩”二字最鮮活的理解——這不僅是平衡的挑戰,更是對朝鮮族端莊品格的緻敬。
黎族竹竿舞:開合間聚團結之魂

竹竿相碰敲擊的脆響,成了最歡快的指揮。“開合開開合!”孩子們整齊排列,随着口号的躍動,在“起腳”“右躍”的默契配合中,漸漸找到韻律。當跟着隊伍躍過竹竿時,大家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悅,這正是黎族“同心共躍”精神最生動的诠釋。
擔當以微光點亮振興之路
“民族體育的傳承,是對先輩智慧的緻敬,更是對紅色基因的赓續。”活動間隙,大學生黨員們适時引導孩子們思考。作為校村合作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之一,這場運動會早已超越了“玩”的範疇——當投壺的箭矢射中靶心,當頂碗的身影穩健前行,當竹竿舞的節奏整齊劃一,孩子們收獲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是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直觀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