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正文

暑期實踐 |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紅炬薪傳,聲影嶺南”實踐隊探尋西南村古廟文化紀實

2025年07月10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 深挖村落曆史記憶,探尋遺迹,記錄并弘揚這份文化瑰寶,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赓續文脈,正是鞏固文化主體性、增強精神力量、築牢民族複興根基的關鍵。

2025年7月6日下午,“紅炬薪傳,聲影嶺南”大學生黨員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增城西南村,開展民俗文化調研與曆史建築探訪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與村民口述,觸摸曆史溫度,豐富文化内涵。

包相古廟

基本簡介

西南村包相古廟(又名包公廟)占地1200餘平方米。相傳洪水時,一尊包公像繞村不随波漂走,族人視為庇佑吉兆,撈起供奉。洪水退後建廟(1836年),自此村中風調雨順、人丁興旺,香火鼎盛,靈驗遠播。廟内供包公像,大門兩側刻有清代村人何寶锷贊頌包公鐵面無私的對聯。此廟在珠三角較為少見,曆經三次重修,現存建築為2000年重修。

于探尋西南村包相古廟之幽徑時,實踐隊A組有幸邂逅二位老妪。彼時,她們正悠然端坐于古廟門前那棵蒼翠欲滴的榕樹之下,面容慈善溫婉,言辭間洋溢着無盡的熱情與健談。

她們向實踐隊隊員們娓娓道來關于這座古廟昔日的輝煌興盛,以及那些深藏于歲月深處的動人故事。尤為珍貴的是,她們還為實踐隊隊員們提供了諸多有關西南村落曆史變遷的第一手資料。

曆史記憶

婆婆說古廟中供奉的是清官包拯,她指着那被香火熏染得愈發莊嚴的包公像說:“供的是青天老爺包拯!保佑我們西南村逢兇化吉,風調雨順。” 樸素的信仰裡,沉澱着祖祖輩輩對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的深切渴望——渴望公正如驚堂木落地般铿锵,渴望清廉似明月穿雲般皎潔,渴望為民之情如春雨潤物般無聲卻沛然。 而今天,我們不再祈求于一位“青天”的顯靈。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圖正化為守護人間正義的堅實堤壩。當村民的權益受到侵害(“兇”),完善的司法體系、公正的審判、有力的法律援助,便是新時代化“兇”為“吉”的最可靠路徑。

那驚堂木的威嚴,已升華為整個國家機器對法律尊嚴的共同捍衛,讓法治的陽光,公平地灑在每一寸土地上,每一張臉龐上。 婆婆還告訴我們,古廟的修繕是村民集體涓滴彙聚,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完成了對這份珍貴曆史記憶的守護與傳承。

傳統民俗

采訪的過程中,我們向婆婆的口中了解到,西南村的民風民俗,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每家每戶都會聚集于此,古廟燈火興旺,點香點燈,是人丁興旺的鄉村的真實寫照。 廟前的小廣場上,人頭攢動,笑語喧阗。上了年紀的阿婆們,鬓角簪着應節的絨花,挎着精心準備的竹籃祭品,步履雖緩卻透着虔誠的笃定,彼此打着招呼,細語着家長裡短。男人們則忙着搬擡供桌,懸挂新糊的燈籠,古廟斑駁的朱漆大門在紅彤彤的燈籠映照下,也仿佛煥發出年輕的光彩。

當暮色四合,星子初現,廟裡的燈火便次第亮起,與天際的星光交相輝映。一簇簇跳動的燭火,映照着神像慈和的面容,也映照着村民們或肅穆或祈盼的臉龐。香煙袅袅升騰,彙入微涼的夜風,仿佛将這一方土地的祈願與希冀,連同那份對祖先的追思、對生活的感恩。

對未來的期盼,都虔誠地送達了渺遠的天際。這古廟的燈火,這鼎沸的人聲,這缭繞的香火,便是西南村綿延不絕的根脈與生氣,是刻在骨子裡、流淌在血脈中的鄉愁,是人間最樸素也最恒久的煙火氣象。

粵心何公祠

實踐隊B組則踏足了西南村内規模最為宏大的古迹——粵心何公祠。他們拜訪了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輩,通過與村民親切交談,深入了解了這座宗祠在歲月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連接着過去與現在的故事。

宗祠概況

這座古老的宗祠,曾是西南村的文化心髒。它不僅是家族的精神殿堂,更兼具了“學堂”與“家族法庭”的雙重角色: 免費學堂:上世紀六十年代,宗祠化身免費學堂。村裡延請先生,或由本村文化人執教,點亮了無數孩童的求知路。随着村鎮發展,孩子們數年後轉入沙頭村小學接受系統教育,宗祠學堂才功成身退。 調解中心:這裡也是化解家庭矛盾、維系家族和睦的重要場所,是家族内部凝聚力的基石。

辦酒席: 結婚、滿月、點燈、集體聚餐……這些重要的家族儀式都在此舉行,煙火氣中傳承着深厚的宗族文化。 點燈習俗:西南村建村伊始便有的“點燈”習俗,尤為特别。最初是添丁(男)家庭的慶典,擇每月上旬吉日宴請全村親朋。如今,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點燈酒”已不分性别,凡有新生命降臨,家家戶戶都擇吉日歡聚宗祠,共慶新生,讓古老習俗煥發新生機。 宗祠,是家族記憶的寶庫,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情感橋梁。一磚一瓦,承載着族人共同的根脈與鄉愁。

民俗習俗

年關将近,村裡總會為老人們舉辦溫暖的團圓宴。在廟宇活動中,女性更是不可或缺的靈魂:她們虔誠祭拜,低聲祈願,将對家族興旺、生活順遂的深切期許代代相傳。廟宇,不僅是信仰的載體,更是她們重要的精神家園,承載着獨特的情感寄托,勾勒出西南村别具一格的文化圖景。 中秋佳節,古風猶存。吃粽子、品田螺粥、拜月光——這些從建村伊始便綿延至今的習俗,是刻在血脈裡的文化記憶。中秋之夜,村民們齊聚宗祠前,點亮盞盞燈籠,圍坐分享鮮美的田螺粥,其樂融融。孩子們手捧香甜的粽子與月餅,依偎在長輩身旁,聆聽古老的中秋傳說,在溫馨的故事裡觸摸傳統文化的溫度。 節慶裡,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可或缺。跳繩翻飛,挑燈嬉戲——這些看似簡單的童趣活動,正是民俗文化在代際間躍動的鮮活注腳。燈籠搖曳的光影下,稚嫩的身影在遊戲中,不知不覺接過了文化傳承的接力棒。

對于宗祠、古建築保護的看法

在訪談過程中,衆人一緻認為,學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他們強調不僅要勤勉閱讀,廣泛吸收知識,而且要傳承村莊深厚的文化底蘊。了解宗祠建立的時間、古廟背後的故事等,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随着文化的積累,我們将有能力記錄并延續這些珍貴的傳統,并可能探索新的方法來守護它們,這本身就是為村莊做出貢獻的方式之一。 同時,村民們呼籲政府和村委會提供更多支持。如果能夠為祠堂和古廟的修繕提供資金援助,并組織人員将村莊的曆史編纂成書籍,甚至通過網絡平台推廣,讓更多的人知曉我們的曆史,那将是極大的福音。此外,村委會應舉辦更多如荔枝宴、祭祖等活動,凝聚人心,使這些古老的地方始終充滿活力,避免被遺忘和荒廢。

女性老黨員視角下的西南村

個人經曆與貢獻

在訪談中,一位女士曾擔任婦女主任長達三十年之久,盡管她的教育背景僅限于初中學曆,但她憑借手工記錄資料以及處理各種矛盾沖突的工作方式,在基層管理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位女士的丈夫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們共同的家庭背景激發了她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的熱情。當被詢問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動機時,她微笑着回答:“是黨召喚我去服務。”她堅信,隻有擁有堅實的文化根基,并且樂于助人,才能赢得黨組織的認可并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一觀點不僅揭示了基層黨組織對于成員的基本期望——即具備一定文化和道德品質,同時也彰顯出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所應秉持的服務人民大衆的堅定信念。

村莊發展認知

該女士指出過去十年間村莊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西南村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她特别提到村民們普遍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而宗祠和古老寺廟則成為了組織各類團體活動的重要場地。 這些地方的存在極大地增強了居民之間的聯系紐帶,并促進了整個社群内部團結一緻的力量。

上一條:暑期實踐|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紅炬薪傳,聲影嶺南”實踐隊探尋西南村曆史文化根脈 下一條:小書荔夏令營日記(2)| 敲剪真奇妙,詩語唱宇宙

關閉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版權所有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ICP備案号:粵ICP備17051289号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華商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