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5日,廣東财經大學華商學院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文學系2018屆畢業答辯會于勵志樓C2、3樓進行。8時30分,負責答辯工作的全體老師于勵志樓C206召開動員大會,此次動員大會主要是對答辯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解說。
文學系分管教學工作副主任倪列懷副教授對本次答辯會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每位同學的答辯不得超過15分鐘,要合理控制時間;二是推優的學生要優先答辯,以考核其水平;三是由于時間有限,未完成答辯的同學需要由其所在的組内老師分工進行評分。
文學系主任趙維江教授也提出,這是關乎學生的一生的畢業答辯,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老師嚴格把關,這是對學生的尊重。


教師動員大會過後,畢業生答辯開始進行。
地點:勵志樓C301、C302
專業班級:14新聞學答辯一組、二組
答辯一組老師:林紹忠(組長)、敖珊、邵澤宇(成員)、喬麗(秘書)
答辯二組老師:郭玉錦(組長)、李易陽、羅美嬌(成員)、占自華(秘書)
每位學生都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本次畢業答辯。其中,14級新聞學2班陳曉君針對《論國内主旋律電影的傳播策略——以建國三部曲和<戰狼>系列電影為例》這篇論文進行了答辯。首先陳曉君同學從她與母親的一次看電影的經曆解釋了為何要以“主旋律電影的傳播”來作為全文主題。接着,她以《愛國大典》這部電影的宣傳為例,闡明了其觀點:主旋律電影的宣傳主要借助的是“愛國”的主流價值觀,輔助以明星造勢等手段來達到推廣電影的目的。
在陳曉君同學的自述完成後,老師提出了與她論文有關的問題,陳曉君同學一一回答過後,老師們針對其論文與答辯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指正,并給出合理的修改建議。
于此同時,新聞學答辯二組也于勵志樓C302緊張地進行着。14級新聞一班廖玟婷針畢業論文《新媒體環境下虛假新聞傳播方式及其對策研究》進行答辯,并聽取老師建議。





地點:勵志C303、C207
專業年級:14廣告學答辯一組、二組
答辯一組老師:黃曉赟(組長)、王簡兮(成員)、姜偉東(秘書)、
答辯二組老師:初令偉(組長)、張燕(成員)、劉耀榮(秘書)
負責答辯的老師在同學們答辯過程中,面對風格各異的論文總能極快且有針對性地向答辯同學發問。面對以“百威啤酒廣告方式個性塑造”為主題的論文,老師聽完同學的論文概述,提出“百威啤酒廣告與金尊啤酒廣告在個性塑造有何不同”的問題,以此考察該同學是否對百威啤酒廣告方式個性塑造有足夠清晰的認識;面對以“基于網紅視角的市場營銷分析”為标題的論文,老師指出了其中舉例子存在的問題,并要求學生重視論文的深度與廣度。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很多學生在畢業論文選題定題上都會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鄭敏倩同學因自身對二次元文化感興趣,且是廣告學專業,于是她把目光放在了二次元營銷上,以“品牌二次元營銷策略探析”為論文題目展開研究與探讨。





地點:勵志樓C201、C202、C203、C204
專業班級:14漢語言文學答辯一至四組
答辯一組老師:趙維江(組長)、倪列懷(成員)、姚俊平(秘書)
答辯二組老師:蔣家國(組長)、宋小克(成員)、劉文蘭(秘書)
答辯三組老師:李保民(組長)、尹康莊(成員)、陳靜(秘書)
答辯四組老師:倪厚玉(組長)、何志軍(成員)、劉亞娟(秘書)
漢文專業的學生也緊張地進行着答辯。在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來自14級漢語言文學二班的易文韬同學,在答辯會上闡述畢業論文《論從<源氏物語>中體現出的“物哀”審美觀》,精彩的答辯赢得了在場老師的一緻肯定,也奪得了論文推優的機會。易文韬同學認為,日本文學的“物哀”審美觀是由本居宣長在批注《源氏物語》的過程中總結歸納而成。因此要研究“物哀”審美觀,就必須從源頭入手,通過《源氏物語》來理解日本獨特的“物哀”審美觀。老師在聽完簡述後針對論文提出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進行答辯。最後老師給易文韬同學提出的建議是:一、論文的結構需要調整以更好地體現主題;二、研究背景過于寬泛,應适當的修改。
此外,更有同學在答辯會即将結束時,積極主動地向老師提出上台答辯的請求。目的是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對自己的論文進行修改,盡善盡美。





地點:勵志樓C205
專業班級:14漢語國際教育
答辯小組老師:李軍(組長)、李雅潔、蘇延烨(成員)、王忠慧(秘書)
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答辯會上,吳大玮同學針對以“說冇/məu13/ 茂名粵方言”為題的畢業論文進行了答辯。根據結構主義,他指出,茂名詞“冇/məu13/ ”,是個兼詞,兼有動詞和副詞的性質,作為動詞可帶體詞性賓語或兼語成分;作為副詞,可以修飾動詞和形容詞,充當否定性狀語,并構成多種句式。答辯過後,在場的老師對其指出相關建議。



四年的大學時光轉瞬即逝。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畢業答辯是檢驗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時刻,是凝聚畢業班學生們心血的結晶。答辯後,離正式畢業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但願各位師兄師姐們前程似錦、勿忘母校、銘記師恩;也願在校的同學們珍惜光陰、勤勉努力、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