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筍參天,古瓷說史
今天是我們衣帶一“江”隊進行三下鄉調研的最後一天,我們将在有“南海碧波出芙蓉”之稱的廣東沿海最大的島嶼上川島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方面展開實地調研。太陽還未升起時,我們便來到飛沙灘聽浪花拍岸,等海上日出。

感受完其壯美的景觀之後,我們步行了大約3公裡的路程來到今天調研的第一處地方——石筍村。

石筍村是文獻《甘氏族譜》明确記載最早赴美洲的華僑甘澤農的故鄉,也是葡萄牙人第一次登陸中國領土的地點。在石筍村邊,我們看到其村門邊聳立着一根狀如竹筍的石柱。四方形的“石筍”不可能從地裡自然生長出來,那麼,立它的人會是誰?
據村民介紹,這是明德年間來國貿易的葡萄牙人立的石柱,名曰“葡王柱”。在澳門開埠之前,上川島作為中國與葡萄牙貿易地點,在歐洲16世紀航海圖中便被明确标示為稱為“貿易之島”。
石筍村裡的“葡王柱”,便證明了上川島在古代航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曆史地位。

午飯過後,我們乘車前往目前廣東省境内發現的唯一位于海島的明代對外貿易遺址——大洲灣遺址。人們還賦予它一個美麗的名字“花碗坪”,它是16世紀活躍的中葡貿易在上川島遺留下來的明代外銷瓷遺址,因灘面常見有古代破碎花碗片而得名。在這發現的瓷器主要有紅綠彩瓷器、青花紅綠彩瓷器和青花瓷器三類。從瓷器碎片中的圖案、字母等信息可以發現,這些瓷器碎片正是當年中葡貿易的遺留物。我們沿着文化堆積層尋找,驚喜地發現了幾小塊青花瓷碎片,據推斷,大體年代是在明中期的碎瓷片。


随後,我們滿懷收獲的欣悅啟程回廣州,六天“一帶一路”與僑文化的三下鄉實地調研也到此圓滿結束。這幾天我們的收獲說不盡、道不窮。在今後的時間裡,我們衣帶一“江”隊将繼續關注并更全面了解江門“一帶一路”與僑文化的相關信息,善始善終。

一路前行,感恩有你~
文|衣帶一“江”隊
圖|阿Biang 周绮蘭